肝脏是我们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,被誉为人体的“化工厂”,也是人体内脏中最大的器官,具有分泌胆汁、物质代谢、生物转化、造血、凝血以及免疫等六大功能。肝的功能和作用是参与人体代谢、分泌、解毒和免疫。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参与代谢,肝脏参与了多种营养物质代谢,如糖代谢、蛋白质代谢和脂肪代谢,对维持人体营养起着重要作用,同时还会储存能量,在需要时释放出来。
胆汁也是由肝脏分泌的,胆汁在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中起着重要作用,还能排泄激素和有害物质。除此之外,肝脏还是人体主要的解毒器官,能清除血液中的有害物质及抗原性物质,将有毒物质变成无毒或溶解度比较大的物质,随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。然而,生活中“伤肝”的行为实在不少,下面就为大家列举些不良的行为习惯造成的伤肝行为。
第一种:糖摄入过多
摄入太多的糖会伤害肝脏。体内的器官使用糖类制造脂肪,摄入过多的精制糖和高果糖玉米糖浆会导致脂肪堆积,从而导致肝脏疾病。一些研究表明,就算体重没有超重,糖也会像酒精一样对肝脏造成损害。因此,糖类、苏打水、甜点都应少吃。
第二种:超重肥胖
额外摄入脂肪积聚在肝细胞中,易导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,肝脏细胞肿胀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肝脏逐渐纤维化以及肝硬化。超重或肥胖、患有糖尿病的人,都是脂肪性肝病常见人群,中年人尤其要注意。这些人可以通过良好的饮食,经常运动来阻止脂肪肝进展。
第三种:补充过多的维生素A
人体可以从新鲜水果和蔬菜等植物当中摄取所需的维生素A,红色、橙色、黄色的果蔬含维生素A最多。但服用含有高剂量维生素A的膳食补充剂反而对肝脏有害。因此,服用维生素A补充剂之前,应当先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员,大多数人并不需要额外补充。
第四种:喝太多软饮料
研究表明,常喝软饮料的人易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。虽然并没有研究明确软饮料导致这类疾病的发病机制,但少喝肯定有利于全身健康。
第五种:使用对乙酰氨基酚
腰背痛、头痛时,我们往往想吃一片止疼药,此时一定要注意使用的剂量。头痛药和感冒药中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成分,它有一定的肝毒性。吃这些止疼药之前,应该好好检查是否含有对乙酰氨基酚,以防摄入过量导致肝损伤。
第六种:肝炎病毒感染
肝炎病毒可以通过血液传播,对肝脏造成伤害。与吸毒者共用一个注射器,或者医护人员被针头划伤,即使只发生一次暴露,都是肝炎感染的高危行为。除了高危暴露,自身患有艾滋病,或者母亲在怀孕期间患有病毒性肝炎,也是肝炎感染的高危人群,应当做一次肝功能检测。
第七种:酒精过量
酒精过量可能导致酒精性脂肪肝,对肝脏有害。因此,喝酒一定要适量,女性每天最多喝1杯,男性每天最多喝2杯。有些人觉得自己不酗酒,也按照推荐量饮用,但实际上已经过量了。推荐饮酒量的标准中,5盎司葡萄酒为“一杯”,但生活中使用的杯子往往超过了推荐的容量,就导致5盎司葡萄酒看起来只有半杯,很容易喝过量。